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高考作文怎么写?福建师大孙绍振、郭丹教授这样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厦门教育圈 Author 厦门晚报


新一年高考,作文题目又成为了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我校文学院孙绍振教授第15次独家接受厦门晚报采访,郭丹教授接受福州日报采访,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本次高考作文做了独到的点评,一起和小编来看看。


全国卷I作文题


 

孙绍振

著名教育家、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孙教授被称为幽默大师,也是著名的演讲家,曾经出版过《孙绍振幽默文集》《演说经典之美》。


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属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要做成有理有据的有序文章,这样的人所共知的观念,还有些抽象,幸而题目提供了一系列思想资源,如,传统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但是仅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写,可发挥的余地也不大。


1

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这是根本的根本


据了解,厦门和广东某些学校,在模拟性考试中,也有涉及劳动的作文话题,但是,平面性铺展,无从深入。全国卷的命题,显然意识到了脱离当代生活的矛盾,必然流于抽象,考生潜在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绪也无从发挥。其高明在于:热爱劳动,这是一种愿望,一种共识,但是,停留于共识,行文只能在表面上滑行。只有提出了与之对立的方面,才能让劳动命题在矛盾中深入。

命题提供了相当的素材,有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劳,也有理性的,如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发达的前景等等。

对立的素材,对立中有统一,在具体矛盾中分析其辩证的转化,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哲学基础。这样的命题,表面上,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其中的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其内在的意涵,乃是为青少年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提供方法论,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这是根本的根本。


2

2019年命题的导向性,与往年略有不同,

不是潜在的,而是明确的

 

矛盾分析并不是没有价值导向,而是寓导向性于开放性之中,细心的考生不能不注意,2019年命题的导向性,与往年略有不同,不是潜在的,而是明确的: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但是,又不是过去那种强制性的主题性命题,而是在规定性之下,留下了自主立意的空间:“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一点,不能忽略,这里有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在核心价值统一之下,仍然留下相当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题目提供了一系列轻视劳动的反面素材,似乎无序,有相当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劳,也有相当理性的,如,人工智能的进步等等。

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这里,就有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任务,最起码的办法,乃是分类。如,轻视劳动的观念,一是感性上怕苦怕累;二是理性上的空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代替一切。

要自主立意,首先就要把这两方面的思想障碍加以分析。这并不是很简单地否定就能把文章写好的。

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景,就有很多可讨论的空间,这里有现实的未来的时间距离问题,还有人工智能与人的劳动之间是否能够全部重合的问题。考生在这里,有很大自由想象天地。

这是从宏观上,对全人类而言的。但是,命题切合实际,限定在学校,对象只能针对本校同学。这里就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生活素材,成为立论的依据。而立论并不要求有严格的雄辩性,只要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在这里,关键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只有与他人不同的,才有特点,文章才有竞争力


3

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

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大突破

 

2019年全国卷的最大亮点,可能还并不仅如此,更精彩的是,文体上要求: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大突破。

传统的科举考试,乃至百年的作文命题,都是做文章,从来没有一次命题的文体要求是演讲稿。在潜意识中,吾人都以为写文章和演讲没有多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是阅读、作文和口头交流三位一体的。作为口头交际的演讲和作文虽然作为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上,二者通常是被混为一谈的。就是演讲比赛也是背讲稿居多。因为高考并未把口头交际作为考核的内容,故演讲就被淹没了。这就造成了我国国民素质在现场口语交流方面的薄弱。


4

演讲和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区别


演讲和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区别。对这样的区别无知,就很难作出好文章,如果作为演讲稿拿来照本宣科地念,效果肯定很差。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这里稍稍点一下,二者在语言上的主要的差异: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而我们的语言学专家,对演讲中,古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词汇的重大区别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一般文章说“把他杀了”,在书面作文中,也就可以了。在演讲时说“把他宰了”,就会耸动听众的情绪。

死亡,在书面作文时可以说过世、亡故,但是,在演讲时,就可能不够劲,不如“翘辫子”。“这种意见应该反对”,这是散文语言,在演讲时如果改成“这种说法应该粉碎”,就比较到位。

以上仅仅是就词汇方面粗略的举例。其实演讲在现场互动,在鼓动,在率性,在幽默等方面,都有相当丰富、系统的特殊规律,这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厦门市质检曾经有和全国卷相类似的命题: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庆油田,到这个世纪的马云说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要求写篇“演讲稿”,不但题目很像,而且文体要求也很像。

可惜的是,厦门市的同仁们并没有意识到演讲稿与一般抒情散文的区别,因而并没有展开对这一当前日益重要的文体的研究,故考生大抵仍然停留在一般散文与演讲体散文的共同性上。


5

这样的题目,实在是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


演讲这门学问很大。在美国,中学就有演讲课程(public speaking),在大学有演讲学,有演讲系,有演讲博士,演讲教授。而我们在这个学科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一些权威语言学家,在演讲理论和实践上是比较落伍的。

他们往往重复一些西方的语境理论,实际是空洞的,从语用上说,离开了文体感,脱离了书面写作和演讲现场的缩短心理距离,语境啊,语言的活用啊,最后是落空的。

实际上,他们对文体感的修养是阙如的。今年全国卷出现这样的题目,实在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正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者的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学者、企业家、官员在现场交流时,往往离不开念讲稿,眼睛看着稿子。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拿着稿子,就把现场交流的窗子关闭了。结果是眼大无光,目中无人。



孙绍振老师也是一位以幽默著称的演讲家

今天我们再与您分享一篇他的佳作

让大师教您写演讲稿


(向上滑动浏览)


演讲的写作1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

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在现场与听众交流信息,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除此之外, 听众与听众也处在双向交流之中,不过他们交流的不是语言,而是情绪和反应。 

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

在演讲会场中,如果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三方面能够互相沟通,情绪自由、自然、自发的交流,形成一种浓郁的现场心领神会情绪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哪怕是无声的体态语言,都能引发满场欢笑和掌声。即便是普通的一举手、一扬眉,都能引起听众的热烈的反应。如果这三方面不能顺畅沟通,则任何美妙的语言都难以得到起码的感应。

听众无动于衷,对于演讲者的情绪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刺激,最坏的是,造成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对立,不管多好的演讲词都难以形成交流的氛围。 

正因为要达到三方面心领神会的交流,演讲者就要尽一切可能抓住会场上每一个听众,不让任何一个人走神。即使有一个人做小动作,发出细微的声音,都可能影响自己或者其它人情绪,构成对会场情绪贯通的威胁。


2一场演讲比赛下来,真正有自己的话语的选手,往往不足百分之十

为了创造最佳效果,就不能以传达一般的思想和情绪为满足。演讲词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是你自己特别的、有个性的思想和情绪,最忌的是老生常谈,尤其一些人所共知的大话、套话、空话。

必须记住,在台上讲话,是代表你自己,因而现成的、流行的话语要越少越好,你必须努力把你在生活中最为精彩,最能代表你自己个性和心灵特点的话讲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那些现成的话语有某种优势,不动脑筋就可以说出来。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一个缺点:不管什么人讲出来都是一样的,一点没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就没有吸引力;把没有吸引力的话,在大庭广众之间滔滔不绝地大讲一通,除了叫人昏昏欲睡以外,没有什么用处。

据我参加演讲比赛作评委的经验,整整一场演讲比赛下来,真正有自己的话语的选手,往往不足百分之十


3演讲稿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表现你的个性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思绪,只要把其中的百分之一的东西拿出来,就能出彩。

但是,多数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人们常常有两种不由自主的冲动:


第一,就是从最为省力的地方做起;

第二,总是不由自主地跟别人讲一样的话。



演讲要有个性,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试想,一次演讲比赛下来,近二十个选手,大部分参赛者讲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有个别的选手别出心裁。如果你做评委,你会把高分评给什么样的人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演讲稿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表现你的个性;用最大的努力把你特有的观感提炼出来,最忌就是把流行的观念、话语拿出来重新炒一次冷饭。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说的是写文章,对于演讲稿,更是这样。


4要有现场感,用语的力度就得和一般文章不同

演讲与一般写文章相比,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要有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你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的听众听的。他们都很可爱,就是有一点不够可爱,那就是:随时随地可能走神、开小差。

你的语言必须唤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的精神集中;把他们从来会场路上还困扰他们的事务中争取过来。一般的官样文章,大话、套话,不能排除现场的干扰,激起他们的兴奋。所以演讲稿的语言一定要明快。明快到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像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那样:“今天是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虽然所用的词汇很平常,但是却很有力量。

要有现场感,用语的力度就得和一般文章不同。比如,在一般文章,你反对一种观念,只要说,这是不对的,就成了,但是在演讲中,就要带一点情绪。你可以说:这是错误的,可能还是不够分量,你可以说:这是荒谬的。

如果你论述一般人民收入的收入不提高,就不可能有人资助希望工程。这样说,对于写一般文章,可能就足够了,但是对于演讲就有点不够味道 ,这时,你最好说,如果大家都很穷,那么希望工程,就可能变成失望工程。这样说可能好一点了。但是对于调动现场听众的情绪可能还是不够到位。这时,你就可以在情绪上再加一点码:希望工程可能变成失望工程,失望工程可能变成绝望工程。这样的效果就可能好得多。

如果你在论述环保问题,说到地球上的臭氧层上的空洞已经和美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了。这也许比之简单地引述一下抽象的统计数字要好一点。但是,你要考虑一下,你的听众,都是中国人,与其说,和美国国土面积一样大,不如说,比中国面积还要大一点更好。如果你说,每年因水污染而死的人有多少多少,还不如说,就在我讲话的时候,就在三分钟之内,已经死去了多少人。


5关键在于:不管说什么,都足以引起现场的交流效果

演讲成功的关键在于:不管说什么,都足以引起现场的交流效果这就要求演讲者善于运用现场现象引起共同感受,福建师大中文系的卢佳音在以《假如没有改革开放》题的演讲中,本来准备的开头是: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刚才上台的18位演讲选手当中,穿着14种款式的衣服,10种颜色,九种发型,除了性别,一如既往的只有两种之外,我们的色彩变得丰富了,选择变得多元了。

这就是改革带给我们的真真切切的变化。可是假如没有改革呢,这些丰富的色彩就将退出今天的画面,而大家呢,则不分男女统一着装,先背毛主席语录,再喊政治口号,想想吧,这样的日子多么枯燥。

但是,到了临场,她觉得这样引起共鸣的力度还不够,就临时把稿子改动了:

谢谢大家的掌声。

我分析了一下,掌声这么热烈,有三个原因:


一是,我是师大的学生,鼓掌的都是我的啦啦队;

二是,大家都听累了,累坏了,精疲力竭,终于是最后一名选手上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三是,我今天穿的还算漂亮。我之所以这样穿着打扮站在这里,实际上是改革的功劳。


她一说听众就笑了,笑是心理最短的距离,接下来就是热烈的掌声。

现场共鸣,有时并不一定要有充分的道理,有时则相反,来一点非理性的语言更能产生一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有一个演讲比赛的参赛者,抽签抽到了第一个上台,这是很不利的,她就离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讲稿,即兴发挥了一下,她说:

“很不幸,今天,我抽到了第一个上台,碰巧上次参加系里的比赛,抽签的结果是我第三个上台。看来上帝意要让做先行者、牺牲者。如果我能把教训留给后来的同学们,让他们发挥得更好的话,我的牺牲无怨无悔,下面的同学发挥得越是超过我,我就越感到欣慰。” 

她这么一说,台下马上就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即兴发挥能造成一种现场沟通,其力量远远要比脱离现场美丽的文字要大得多。


6在演讲比赛中,论点尤其要集中,因为时间的限制很大

为了充分调动听众的注意力,你的话不能空泛,你发出的信息,要有一点想象的刺激力。因而,你的话必须十分精练,十分集中。你的野心不要太大,不要指望你的一番话,会改变人家多少年来形成的观念,但是可以推动他思考。

因而,演讲稿就要写得集中。与其讲许多问题,一个都没有留下印象,不如讲很少的问题,让人家久久不能忘怀。

在普通文章中可以讲十个问题,在演讲词中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密地在逻辑上串连起来,以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

这时最忌的是平面罗列:甲乙丙丁,1234,abcd;尤其成为大忌的是先亮论点,后举例子。这只能使听众停止思考,甚至昏昏欲睡。分散的论点和被动的(亦即无分析的,不能发展论点的)例子,无异于催眠曲。

许多大学教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讲课效果往往十分凄惨,其原因概不外于此。“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短短几十分钟之中,想把好几个问题都讲得很清楚,野心太大。当然教师讲课要求有系统性,时间又十分充足,可以不得已而为之,在一般演讲中须谨慎处之。

在演讲比赛中,论点尤其要集中,因为时间的限制很大。

有一次演讲赛,参赛者讲的是一个很名的干警。他有许多事迹,但是演讲稿的题目是《敬礼》,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场面:

在他值岗的时候,一个小痞子,骑着摩托车,违规了。他就向他敬了一个礼,说明情况,开了罚单。那小痞子不分清红皂白,一拳头就打到他脸上,把警帽都打落到地上。

这位民警,不慌不忙把警帽拾起来,又敬了一个礼。平静地说明开罚单的理由。这下子把小痞子镇住了。他说:“我服了,从此再也不好意思在你面前违规了。”

以下就接着来了两三句对于敬礼的抒情语言,听众立即鼓掌了。


7演讲词写作的根本追求——有煽动性

1996年在福建某大学举行的一次关于税务问题的演讲竞赛中,许多参赛者都犯了论点分散的毛病,力求全面的结果恰恰是很不全面。其中两个参赛者集中在一个论点上,却取得了冠军和亚军。

冠军的获得者集中在她当了税务工作者以后遇到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有偷税行为的婆婆的关系;亚军的获得者集中谈目前我国每年偷漏税总额高达一千亿。

一千亿,如果就这么一句话带过去,这个数字也可能会给听众留下某种印象,但是对于演讲来说这样的印象是不够的。演讲要求的现场效果要比这个强烈得多。亚军获得者死死揪住抽象的“一千亿”不放,反复把它具体化,说这一千亿等于全国县级以下一年财政总收入的总和,等于上海市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两个三峡工程的投资(以上均为当时的统计数字)。

他就这么反反复复地说了足足有几分钟,听众不但明白了他的思想而且感觉到了他的情绪,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

但是他之所以得不到第一名,我想,可能是他发挥得还不够淋漓尽致。毕竟他所讲的还是离得会场远了一点。最好能把事情拉到与会场上的人情绪更切近一些。

我在美国听过克林顿的竞选演说。那是在俄勒冈大学的校园中,克林顿一开头不谈别的就谈他上了台以后,如何降低学生的经济负担,提出一个给学生贷款的办法,等学生毕业以后,再从社会服务中分期偿还。美国学生那时正因学费连年猛涨而苦恼,听了这些话,马上欢呼甚至尖叫起来。

我想如果这位大学生懂得一点克林顿式的演讲术,他就应该再发挥下去,比如说这样:

一千亿,意味着我国还可以办一千多所中等规模的新大学(按当时的投资规模),这等于将现有的大学再增加一倍。我国目前高中生考大学的录取率大致是二比一。如果把这些偷税漏税的款项,都拿来办大学,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就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而我们的家长也说不用从幼儿园就开始走后门,也不用因为一分之差,拿上几万块钱让孩子去读高价学校。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加切实的结论:集中一点,死揪住不放,还不够,要争取发挥到淋漓尽致,关键是缩短心理距离,贴近听众的感觉和情绪。这样就可能有某种煽动性。这种煽动性最容易达到三方情绪的高度交流,这正是演讲词写作的根本追求。


8口语有它的直接共鸣性,其效果和书面语言是大不相同的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光是论点集中还不够,还要辅之以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一般的演讲者最易受到迷惑的是些抒情的、华丽的语言。但是实践证明,这种语言只能有限度地使用,虽然这种书面语言有严密的好处,但是也有其局限:


一来,书面语言,由于日常使用率低,大脑皮层的反应不如口语那么快,很难在现场产生瞬时沟通的效应;

二来,它不如口语的响亮干脆,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听众与演讲者之间交流的阻隔。


最好是在大量使用了书面语言以后,在论点的要害处,须要有一些鼓动色彩的语言,这时口语就有用武之地了。

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他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我‘独眼龙’又回来了!”

会场里立即卷起雷鸣的掌声。

这就是口语的力量。口语有它的直接共鸣性,其效果和书面语言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往往被许多演讲者忽略了。有一次,我替一个模范公安干警修改演讲稿。这位模范干警是一个颇有英雄气概的汉子,在他讲到自己对歹徒有一股情不自禁拼命精神时,我想到,他那种拼命精神最初不被人们理解,有些人叫他“郭疯子”,我就替他加上了几句:“干我们这一行,就得有一股拼命精神,有人叫我‘郭疯子’,我想,和害人精斗争,没有股疯劲哪行。案情一发,就横下一条心,老子今天就跟你疯上了!”对我的修改,这位英雄,十分赞成,他说,你这么改,我才觉得来劲,要不然,总是讲不出心里的那种辣乎乎的情绪来。

我对他说,其实,这种话,你平时经常讲,只是你一想到上台演讲,就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挥着你不往平时口语这边想,而是往书本上那些美丽的词句那边想,总以为书本上的话总比口头上讲的漂亮,这么一来,不但把本来很生动的话丢掉了,而且把你本来很生动的个性歪曲了。一旦你歪曲了自己,听众和你之间的情绪就产生了一堵透明的玻璃墙,你和听众,听众和听众之间的交流的渠道就不可能畅通了。


//////////


此外,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丹也对本次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




区分度不大  人人有话说


今年的作文仍然是给材料作文,但是,从题目所给的内容来看,难度不大,区分度不大。这是一篇准命题作文,因为文体已经限制了(演讲稿),内容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所以审题难度不大,文体也没有自由发挥和采用其他样式的自由。考生能抓住这两点要求,一般不会离题。而且就“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话题来说,考生人人都有话说。


不过,“对于考生而言,题目区分度不大,想要出彩不易要得高分,也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较高立意,不是人云亦云地谈劳动;


二是可针对题目所给出的一些错误看法加以批驳;


三是立论的依据要有新意,如材料的第一句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即语出《左传》,考生可以引用古代经典中对劳动的论述加以阐发。

四是在区分度拉不开的情况下,语言的畅达优美,也是得高分的要素。最后,还是要注意按照演讲稿的要求和演讲对象措辞。



近期热文




🔗毕业原创MV | 看数信60位学子和3位可爱辅导员精彩演绎《明天你好》

🔗毕业季 | 我只喜欢你,还有我们那些暖暖的小时光


🔗福建师大档案馆建馆10周年,一起去看特别的活动


🔗2019高考加油!我们在福建师范大学等你


🔗七个第一!看我校12名学子“气”宇轩昂惊艳健身气功大赛!


- fjnu1907 -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教育圈公众号 福州日报 海峡都市报 

编辑:石曼菁 吴杰伟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